第三十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 单选题 | 多选题 | 合计 |
2016年 | 1题1分 | 1分 | |
2015年 | 1题1分 | 3题6分 | 7分 |
2014年 | 0分 | ||
2013年 | 1题1分 | 2题4分 | 5分 |
2012年 | 1题1分 | 2题4分 | 5分 |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
【本节知识点】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内容
【本节内容】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同点:
一般会计原则和基本会计前提相同。
(二)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不同点:
不同点 | 企业 | 行政事业单位 |
1.会计核算目标 | 提供与经营决策有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同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 行政单位: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事业单位: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
2.会计信息使用者 | 内部管理人员、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 行政单位: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事业单位: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
3.记账基础 | 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业务事项按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
4.具体会计确认计量原则 | 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 |
5.会计要素 | 反映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 |
反映财务状况:资产、负债、净资产
反映行政事业成果:收入、支出 |
【例题:2013年多选题】下列会计要素中,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有()
A.资产
B.负债
C.利润
D.所有者权益
E.净资产
【答案】ABE。【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分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两类: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反映行政事业活动成果的是收入和支出。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
行政单位的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资产项目 | 具体内容 |
货币资金 | 行政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
短期投资 | 【注1】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或者举办经济实体。
【注2】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行政单位不得将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 |
应收及预付款项 | 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
存货 | ①行政单位购入的材料以购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
②行政单位的存货发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来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③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
对外投资 | 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 |
在建工程 | 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筑物和设备安装工程 |
固定资产 |
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15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财政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事业单位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无形资产 | 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及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等。 |